赛力特蓄电池MF12-40规格参数
赛力特蓄电池MF12-40规格参数
赛力特蓄电池MF12-40规格参数
(2)电池单体内阻监测对电池换的成本节省在传统的电池运维方法中,定期按规范对电池组进行放电以核对容量。当放电容量小于设计容量的80%时候,通常采取电池组整组换的方法。而电池组放电容量下降主要的罪魁祸首是少数的弱化、落后电池,而整组电池的报废与换,无疑浪费了“好”电池,增加了用户的成本投入,导致全社会的浪费,也与当前节能减排工作背道而驰。有运营商对电池电导检测[3],可实现相对准确地掌控电池组中每个单体的容量范围,避免电池的盲目报废,预计可使电池报废数量降低30%以上,节能减排效益明显。
(3)电池单体内阻监测系统的**ROI
管理者通常关注的是资本回报或**ROI(Returnofinvest)。
早期的电池单体内阻监测系统昂贵,今天仍有不少国外价格高昂,他们通常一套电池单体内阻监控系统,其价格远比被监测的电池组贵,所以**ROI通常为5~8年(按简单回本期计算)[4],其经济性是比较差的。
新的电池单体内阻监测系统成本大幅下降,当然不同厂家的不同系统的**有一定差异,但是不少性能优异的厂家,其ROI已经降到1.5~3年(按简单回本期计算),部分系统已经降低到1.5~2年回报,已具备大规模应用的条件。
动力电池回收企业及模式盘点:
梯次利用方面,国家电网、中国电科院、北汽新能源、普莱德等进行了梯次利用、商业储能等。
(一)动力电池回收工艺
针对废旧动力电池回收的需求,目前代表性的主要有邦普公司的定向循环工艺和格林美公司社会集散与企业收购相结合的模式。
A:定向循环工艺(邦普为代表):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原产品
通过物理拆解得到电池单体,之后切割得到外壳、电芯;之后电芯部分球磨、破碎、热解、浸出等预处理工艺得到镍、钴、锰、锂的精料溶液,之后经特制萃取剂萃取,可将Li离子萃出。剩余镍钴锰通过化工盐和煅烧等手段制备镍钴锰酸锂三元材料。
此种镍钴锰综合回收率达98.5%,经济性显著。
B:动力电池材料再合成工艺(中科院过程所、中南大学、哈工大为代表):机械拆解——粉碎分选——分别处理——材料修复——电池再制造。
以中南大学为例,在自动化程度较高的情况下(已经建立中试线),废旧电池壳体分解为电解液、隔膜、铜粉、铝粉、正废粉、负废粉。其中,电解液以混合溶液形式回收,正负材料进行材料修复,终重新修复为电池能用的材料。
回收率方面估算:铝合金外壳、铜块、铜粉、橡胶、废塑料、不锈钢都有95%及以上的回收率,磷酸铁锂、铝粉、石墨也具有90%-93%的回收率。
经济性方面估算:毛利率33.4%,净利率25%